由於糖尿病的影響,病情控制不好或上了年紀以後,容易引起下肢血管、神經病變,形成「 糖尿病足 」。在發炎期間,足踝容易紅、腫、熱、痛,行走不便。時間久了,足踝皮膚開始暗沉,容易破皮、潰瘍,傷口不易癒合,整個足踝呈現淤黑狀,嚴重則需要截肢。由於血管、神經病變…等惡化,足踝感覺逐漸喪失,活動也越來越不靈活,足踝結構容易變形。因此,受傷的機率也越來越高,受傷後又進入了上述的惡性循環,所以照顧起來真的很傷腦筋。

「 糖尿病足 」在臨床上經常發現,糖尿病患者由於穿了不合適的鞋子,因而產生了磨損的傷口及造成筋骨痠痛的症狀,如此一來,又使得糖尿病患不敢行動了,日子久了,就導致了肌力不足、肌少症的發生,要足步活動就更不容易了,我在門診上,就會遇到老人家訴苦,好像每天都在「坐著等死」的感覺,聽了也真是不捨,所以,除了就醫之外,慎選鞋具也真的很重要,不要等年紀越來越大,發生了才要補救,應該要了解,一旦自己是糖尿病患者,就要開始慎選鞋具。

「 糖尿病足 」在選鞋時有幾個注意事項:

 

  1. 美觀不是第一考量,最好穿運動、休閒鞋
  2. 需適合自己的足踝結構,鞋身穩固又不能有束縛感
  3. 內層鞋皮必須柔順,縫線接合處不得突出,才不會靠到皮膚後,產生摩擦發炎的現象
  4. 前腳掌的部分要選擇「寬楦頭」的鞋型,鞋內要透氣,鞋底要防滑
  5. 要符合人體工學設計,整雙鞋穿起來步伐順利,步態穩定,不會覺得有負擔

 

「 糖尿病足 」預防保健DIY

 

  1. 泡腳:用熱水(溫泉)泡腳,有時間就早、晚泡一次,在可以承受的熱度內(約38~40度),時間在20分鐘以內,不要泡到皮膚皺掉了,這樣會有破皮風險。如使用泡腳機可以設定溫度在40度以內。或用老薑四兩切碎,加水c,大火滾後轉中小火煮20分鐘,再將老薑渣濾掉,剩下的水放涼後,裝入寶特瓶放冰箱冷藏備用,泡腳時在水中加入200c.c使用(也可加入泡腳機使用)。但是在急性期,患部有紅、腫、熱感或足腿部有傷口,則不宜泡腳。
  2. 伸展運動:將整支腿及膝蓋打直,足掌往上翹,足趾也要往上翹,拉伸足底和小腿後側的筋膜、肌肉,逐漸拉伸到可以承受的力道,然後要撐住,默數到9再放鬆。再反方向將足掌往下壓,重複上述動作,上下動作算一次,可連續做20~30次,一天分成幾次做,逐漸累加到每日200下左右。有空隨時都可以做,站立時或坐著都可以練(坐捷運、公車時可經常練),可以緩解腿部痠痛及強化膝、踝關節的穩定度,尤其在泡腳後伸展效果最好。
林慶恆 院長
林慶恆 院長
經常受邀至各種宗教、社會、公益團體演講,將古老中醫智慧與現代醫學結合,深入淺出,推廣現代中醫養生常識及保健DIY。 二十年餘年來已參加過數百場義診活動,最遠曾赴非洲義診,對於公益活動不遺餘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