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果含有多種酵素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及植物化學物質,提供了身體所需要的營養,並且有助於抗氧化、抗衰老,舒緩身體的發炎反應。現代人習慣晚睡,所以容易有「熱」象,一般人稱之為「上火」。長期晚睡,身體容易產生氧化、發炎反應,逐漸形成慢性傷害。這時,吃水果就成為了改善「上火」的食療好方法。

我在臨床上就經常鼓勵患者,每天都要適量的食用水果,對於平日的養生,會有正面的助益。譬如愛美的女性,花了大筆金錢,買了一堆號稱吃的保養品或在臉上塗塗抹抹,反而懶得吃最天然、營養的水果。因為水果中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,可以滋潤肌膚、抗氧化,能防止皮膚老化、降低皮膚的發炎反應、加速傷口癒合,還能抑制臉上黑斑的形成。黃橙色的水果含有類胡蘿蔔素,人體可將之轉化成維生素A。維生素A可以幫助身體改善一些皮膚疾病,如皮膚乾燥、濕疹、牛皮癬、青春痘及促進皮膚傷口的癒合。像西藥治療皮膚問題的口服A酸,就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。紅、紫色的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,是強力的抗氧化劑,能有效清除自由基、防衰老、降低發炎反應。

另外,水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含量豐富,一種水果裡面,可能就含有上百種,是一般人工製成的維他命、保養品所無法比擬,對保持身體年輕活力,有很大的功效。水果含有多種酵素,除了參與身體許多的機能反應之外,還能促進腸蠕動,改善便祕的症狀。所以我極力推廣直接吃水果,才能獲得裡面的「全營養」。

在臨床上,總會遇到患者認為自己的體質比較「寒」,或是有某位醫師告知他的體質偏「寒」,所以不適合 吃水果 。身為修習中、西醫的我,卻是抱持著大不同的觀點。因為古代中醫典籍所記載的水果,是千百年前的品種,跟現在台灣所見的水果,實在是大不相同。不論台灣或其他國家的農業改良技術精進,使得水果生產出來都肥美甘甜、碩大滋潤,可說是富含營養的好食物,何「寒」之有?故時空早已不同,觀念必需跟著改變。若用古代的中藥「性味學說」來論述,現代「甘潤」的水果也理應歸為「補品」。所以應該要打破「吃水果會讓身體更寒」的迷思。而且台灣地處「亞熱帶」,人們又經常是晚睡的居多,通常是帶「熱」象,臨床上根本很少有「純寒」體質的患者。

當然還是有某些人吃了某些水果,會覺得胃不舒服或有其他症狀,但是你未必是因為身體比較「寒」。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,吃了會讓你不舒服的水果,很有可能就是會讓你身體產生『過敏』反應的水果,可以引起胃腸的過敏反應,也可以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過敏反應,譬如說,有的人會氣喘、心悸、流鼻水、皮膚癢、口腔舌頭破、白帶變多等。另外,也有可能是水果本身的問題,譬如說農藥的殘留,讓人吃到身體裏就會不舒服。也可能是水果刺激了胃酸大量分泌,胃裡有慢性發炎或胃酸逆流食道炎的既有病症,就會受不了。有些水果富含的離子,吃了會產了利尿作用,敏感的人就會比較頻尿,老人家也比較會有這種反應,如此也會認為自己身體比較「冷底」,而不太敢吃水果。那麼,如果有上述這些情況,可以經由觀察食後身體的反應,選擇適合自己吃的水果,還是不要避諱才好。另外,有糖尿病、腎臟病的患者,就要小心的選擇水果了,可以諮詢您的主治醫師再適量攝取。坊間有人鼓勵用水果減肥,其實長期下來會造成身體營養的失衡,所以應適可而止,否則瘦了身體、減了健康,到後來得不償失。

當然, 吃水果 一定要適量,每天以吃3種水果最好,每種約50~100公克。以「周」為單位,每周選取多樣果皮、果肉顏色不同的水果,如此得以攝取綜合的養分,並儘量選擇當季、新鮮、安全栽種、台灣本地產的水果,營養、能量才會充足。現代人喜歡吃碩大、甜度高的水果,因而使農改者、栽種者偏逐,而失去水果的本質。中醫強調順應自然,建議還是要以攝食自然本味的水果為主,不要太挑口。吃水果的好時機,可以在兩餐之間、飯前先 吃水果 ,或是在飯後一小時,比較能夠充份吸收水果中的營養哦!

林慶恆 院長
林慶恆 院長
經常受邀至各種宗教、社會、公益團體演講,將古老中醫智慧與現代醫學結合,深入淺出,推廣現代中醫養生常識及保健DIY。 二十年餘年來已參加過數百場義診活動,最遠曾赴非洲義診,對於公益活動不遺餘力。